致敬:睡觉都在想着“轧钢”----任亚强

时间:2015-07-07 08:39
面对采访,43岁的轧钢工人任亚强显得有些腼腆。
 
他说:“我最怕记者。我是个普通工人。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真的没什么好说的。”

尽管记者一再指点,希望他能说出一些了不起的事迹,但他不善于言辞,拒绝多说。在采访中,有几次冷场。

而记者得到的信息却显示:这是一个伟大的人!获得了很多“重量级”荣誉!
 
在轧钢作业平台上工作20多年,先后荣获“河南省青年岗位专家”、“平顶山市劳动模范”、平顶山市“应城职工技术之星”、“公司青年岗位专家”、“公司技术之星”、“公司党员模范”等荣誉称号。他先后两次成为“平顶山市技术专家”和“公司劳动模范”,多次在公司技术竞赛中荣获“轧钢第一冠军”称号。
 
近20年来,任亚强先生想得最多,说得最多的是“滚”。他说他一直在考虑如何在工作时间炼钢。当他下班回家时,他仍然记得那天轧制的钢材。有时他甚至梦见“轧钢”。
 
任亚强说,轧钢工人的岗位非常重要。作为一名轧钢工人,每个人都想把钢材轧制好。他不高人一等,但喜欢思考和总结。他不仅用手操作轧机,还用“心”来轧制钢材。
 
作为一名值班班长和一名轧钢工人,任亚强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为了保证每一块轧制钢板的质量合格,满足用户的要求,亚强的每一位接班人必须提前一小时到岗,并主动找队伍和技术人员了解生产情况。他将提前计算当班轧制的规格和品种,并根据工艺要求的初轧温度和终轧温度计算出每道次最安全合理的压下量,甚至达到钢材几次压下和几分钟轧制的精度盘子。机器投入使用前,认真核对轧制计划,认真标注成分,准确标定钢板胀形厚度与成品钢板厚度的公差,力争在操作中做到“快、准、稳”,确保钢材轧制成功率盘子。
 
由于“心”的运用,任亚强在轧钢工人的重要地位上攻克了数十个品种钢材轧制过程的瓶颈。轧制品种涉及核电钢、高强度军钢、高强度锅炉汽包板、航天钢、船用平台机架钢、电渣模具钢、厚模钢等数十个高端品种,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任亚强解决了钢锭轧制过程中由于变形不均匀而造成的大边焊计划外、返修量大的问题。他提出了一种控制钢锭材料板形轧制的新方法,并提出了在厚板和高强板轧制中合理控制轧制速度和压下量以控制板形的方法。这些方法经过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提高钢板一次合格率,任亚强开发了步进风温法和循环风温轧制法。
 
大厚度20MnNiMo是中国大飞机配套项目中大型模锻机用钢板,采用45吨电渣锭生产,厚度达390mm,在国内是首次生产,这对公司来说意义重大,不容出现任何差池。轧制中最大的难题是钢板表面质量,该钢表面不允许有任何缺陷,不平度不超过6mm/米。为了攻克这个轧制工艺难关,连续半月守在岗位上观察、思考之后,任亚强大胆提出在轧制中对留尾、展宽及道次压下量进行优化,有效改善钢板平直度,在终轧道次采用低速大压下规程轧制的工艺改进方案。采用他的方案实施轧制,钢板表面质量问题迎刃而解,轧制任务圆满完成。

A514GrQ海洋平台用板,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替代进口钢种。针对该钢种板形要求高,加热敏感,工艺温度区间狭窄等工艺生产难点,任亚强结合该钢215mm厚度要求,在加热、除鳞、轧制、矫直各道工序设置工艺监控点,根据钢板温度对该钢种进行工艺控制的方案,再次攻克工艺难关,使该产品成功替代进口。


今年,高炉投产后,公司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产量任务放在首位。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推出最高端的钢板,成为任亚强努力的方向。今年6月,该公司给出的钢铁生产指数为7.5万吨。与以往的合同相比,合同的规格更加繁杂。相对容易滚动的厚板较少,但薄板较多。滚动比较困难,任务很重。遗憾的是,2号连续炉停炉检修,仅生产1台连续炉和均热炉,难以提高轧制节奏。任亚强知道,只有减少钢板的等待时间和停轧时间,才能保证轧制效率。为此,他开始“打架”以节省时间。每天班前会前,任亚强先到车间检查并记录均热炉出锭、出坯时间,然后计算均热炉出锭、出坯时间,与加热工协调连续出炉时间,保证一炉钢已轧完,另一炉钢已烧完,并能立即进入轧机,从而减少炉候时间热时间,降低能耗,提高轧制节奏。但这样一来,轧钢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任亚强说,由于停轧时间缩短,轧钢工人在操作台前坐了4个小时,基本上没有任何休息时间。另外,一个团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后感觉很累,手臂酸痛,腰围不直。
 
对于自己的辛苦,任亚强只是淡淡地说:“这没什么,既然我做了这项工作,我一定会做好的!”


版权所有:http://www.wygcgt.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应用业绩success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