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在新产业结构中更具竞争力

时间:2019-10-25 08:55
中国钢铁工业面临新机遇。
客观的经济环境仍然是影响中国钢铁工业改革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面对国内外市场形势的演变,中国钢铁工业在产能、布局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技术和其他部门。
 
一是严格监控钢铁产能增长,提高现有库存质量和水平。各行业协同适应,也有效促进了中国钢铁工业的转型和现代化,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8年钢铁产能将减少3000万吨左右,煤炭产能将撤出约1.5亿吨,30万千瓦以下的非碳能源机组将拆除关闭。
 
其次,要重新组织和构建合理的中国钢铁产业结构,东西部经济结构的差异也决定了中国钢铁产业东西部布局的不平衡发展。随着中国内外部经济条件的根本性变化,中国钢铁工业逐步迎来了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中国钢铁工业产能布局呈现出“东强西弱”的重要模式,但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下,中国“将大力推进六大经济合作走廊和几大海上战略节点建设”,有鉴于此,今后中国钢铁产业的产能结构应更加关注“一带一路”和“长三角”的主要领域运输线。同时,考虑到与钢铁生产直接相关的资源配置等因素,如铁、煤等因素,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负担得起的运输条件,为西部钢铁工业发展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而产能结构调整并不仅仅是淘汰落后产能,也不妨碍钢铁工业的正常发展,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要实现产能、技术、市场等要素的优化组合,必须对地理区域内的钢铁生产能力进行重组。
 
三是加强内外协调,促进国际合作,为钢铁产业发展注入正能量。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形成框架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同时,也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和国内外钢铁工业改革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动力保障,应该看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中国将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共同推进跨境光网络等主要通信网络建设。中国钢铁业将参与实施“磁带与道路”倡议和实施互联互通相关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寻求新的市场机遇和功能定位。《产能国际合作发展规划》也将为中国钢铁产业转型发展带来新的外部机遇。包括钢铁行业在内,同时也为中国制造业的整体“退出”塑造了新的理念和正面形象。
新标准下钢铁工业改革的新特点
 
通过分析钢铁工业的发展现状和改革前景,可以更直观、更具体地把握在新常态下制造业改革的鲜明特点。
 
一是时代背景的特殊性,与以往的改革时代不同,这一轮制造业改革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积极行动。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积累了正能量,因此,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推进结构改革,以适应新常态经济提出的高水平要求,同时必争环境中汲取养分新常态经济,为其改革注入新动力。

第二,明确战略路径,毋庸置疑,“稳存量促增长”是这一改革周期的根本路径,其中,“稳存量”主要着眼于保持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适度削减和调整过剩产能,确保国家产能合理发展。“促进增长”强调发展和利用新的生产能力,特别重要的是,发展新的生产能力要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积极引进和反映科技进步的具体成果,以便:确保新兴产能有效提升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为建设“世界生产大国”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主要技术要求。这一轮中国制造业改革将引入更高的技术标准,特别是节能环保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一个特点是逐步过渡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经济的“三低”要求,中国制造业必须逐步摆脱高能耗的大规模生产,高污染、高排放,不断加强技术研究、工艺开发和改进等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作,提高科技在工业产品中的比重。
 
在对中国生产改革总体认识的基础上,不难发现,中国钢铁工业的改革路径和方式既符合制造业整体改革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其独特性。
 
一是切实减少过剩钢铁产能,促进转型发展,同时考虑到国际钢铁需求减少和国内钢铁生产严重过剩,降低行业落后产能已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国内钢铁产能至少在中短期内将从历史高点逐步下降,最终达到与国内外经济需求总量相适应的水平。国家的政治定位和储备资金的节约将更加西部化和沿途化,将促进有关地区钢铁工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其次,由于市场竞争条件的变化和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因素的涌入,按需供给的特征日益明显,鉴于中国钢铁业的发展已变得更加合理和高效,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因素的引入,使中国钢铁业的竞争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或者逐步放弃通过降价创造竞争优势的传统方式


版权所有:http://www.wygcgt.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应用业绩success case